[索引号] | 1161080001608208X7/2021-01083 | [ 主题分类 ] | 其他 |
---|---|---|---|
[ 发布机构 ] | 榆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 发文日期 ] | 2021-09-07 |
[ 效力状态 ] | 有效 | [ 文 号 ] | |
[ 名 称 ] | 榆林市全力以赴做好保市场主体工作 |
2020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外环境形势,榆林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围绕推进政策落地、优化营商环境、降低企业成本,全面落实“保市场主体”任务。
一是科学精准研判,加快推动复工复产。牢牢抓住发展第一要务,及时作出“三个有限、一个根本没有变”(一个是疫情主要影响消费,但榆林三产占比小,对经济总量影响有限;一个是尽管国际油价出现短期暴跌,但由于美国页岩油成本和国内油价地板价均在每桶40美元以上,加上国内油煤相互替代效应并不显著,对煤炭价格影响有限;一个是下游化工产品受产业链终端产品销路影响,但随着国际国内经济的加快恢复,对经济增长影响有限。综合分析,我市资源优势没有根本改变,榆林仍然处在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机遇期和窗口期)的基本判断提振信心。在全省率先比照一级响应实施最严格的排查管控,率先召开“两会”释放积极信号,在严防早放中全面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复工复产得到中办国办调研组充分认可。建立“一个企业(项目)、一套班子、一套措施”复工复产机制,下派2628名干部脱产督导服务1239户企业和594个重点项目,派出工作组帮扶停产半停产企业。截至2020年10月底,全市共存续各类市场主体284773户,“五上”企业2849户,净增298户;其中,企业81440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0874户,个体工商户192459户。1-10月,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39871户,同比增长3.58%;其中企业12351户,同比增长5.45%;农民专业合作社552户,同比减少2.82%;个体26968户,同比增长2.88%。
二是创新工作机制,全面推进政策落地。成立市长任组长的政策落实工作专班,下设财政金融、项目推进政策执行两个小组,全面梳理推进督导各级各类政策落地。出台降低用电和运输价格、奖励企业促销等工业稳增长和民营企业解困28条措施,成立了副市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实行月月调度、双月现场协调推进机制;制定全面贯彻落实“六稳”“六保”28项工作任务,建立了市级领导专抓机制,专抓领导“月调度,月通报”,牵头部门任务考核情况与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挂钩;全面落实企业费用减免政策。1-10月份,清欠民营企业账款19.5亿元,无分歧欠款已全部“清零”;全市累计新增减税降费27.16亿元,减免(退)税4亿元,减免社会保险14.67亿元,减免非税收入7795.04万元,延期缴纳税费12.13亿元;减免中小微企业养老、失业、工伤等保险金额13.62亿元,惠及6700余家企业、43.8万名职工;1960家企业单位少缴医疗保险费2.1617亿元;截至10月底,完成直接交易电量63.57亿千瓦时,执行中省降电价政策和执行榆林综合电价二项政策共为企业减免费用3.83亿元。
三是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出台《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处理暂行办法》,成为全省第一个营商环境诉求举报处理的专项规范性文件。上线运行省内第一个“营商环境平台”,企业和群众的感知度有效提升。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应进必进”,入厅部门和单位达75家,全省最多;实施清单事项入厅1321项,为全省第二,真正实现了“只进一扇门、办事不求人”。推出80个“一件事一次办”主题套餐服务,大力推行“信易批”“容缺受理”、行政审批“专家顾问”等新政务服务模式。打造了榆林市区“10分钟办税服务圈”,9大类267个涉税事项“最多跑一次”。全国首创推出自助盖章机,实现自助办税服务全程“零接触”。成立百名律师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驻点式”的法律服务和“一对一”法律体检。设立政策咨询窗口、榆林利企便民政策一码通专栏。全面推行企业经营范围规范化登记,实施企业开办“一窗通办”改革,深入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有效地解决了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的问题,减轻了市场主体负担。制定市内工业企业产业链协作配套政策,筹备召开全市产业链上下游产供销合作推进会。榆能集团湖南华容煤炭铁水联运储配基地项目成功签约,为榆煤进入两湖一江提供便利。截至11月5日,榆林能化交易中心年度累计成交煤炭8863.9万吨、兰炭1.05万吨、金属镁0.017万吨,累计注册会员2240家。
四是强化金融服务,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出台企业挂牌上市支持政策,北元化工A股主板成功上市。推进了榆林市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上线运行,43家金融机构、1185家企业入驻,撮合交易50笔,授信金额1.42亿元。建成市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为龙头,县市区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为补充的市县全覆盖担保服务体系,市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注册资本金24.5亿元,实缴36.8亿元,各县市区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注册资本金2000万元至5亿元。积极推进“再贷款专用额度+财政贴息”的榆林模式,截至10月底,全市发放再贷款60.1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7.62亿元;对接落地3000亿元抗疫专项再贷款,对7户企业办理了3亿元抗疫贷款;疫情防控期间全市金融机构已对3.37万户小微企业、88.36亿元贷款减少利息支出4.08亿元;新增贷款13.76万笔、342.83亿元;办理展期、转贷、续期2.08万户,涉及贷款89.29亿元。市级财政共下达各类支持工业稳增长及兑现民营经济发展奖补资金7546.3万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