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61080001608208X7/2024-00582 [ 主题分类 ] 其他
[ 发布机构 ] 榆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发文日期 ] 2024-07-30
[ 效力状态 ] 有效 [ 文 号 ] 榆政发改函〔2024〕392号
[ 名 称 ] 对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543号提案的答复函
对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543号提案的答复函
时间:2024-07-30
来源:榆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分享:

B类

公开

签发人:崔  渊



王茜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碳金融和碳科技产业互促发展的提案》(第543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关于您提及“以榆林市高新区为试点,打造陕西碳金融产业‘高定版’,与西咸新区碳科技产业形成互促互助之势”,与我市发展方向高度契合。自“双碳”目标提出以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要讲话精神,与西北大学共建榆林碳中和学院,通过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开展全流程CCUS技术示范、打造“西部氢谷”、推进煤炭有序减量替代、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等多项有力举措,全面推动我市绿色产业转型。延长榆林煤化30万吨CCS示范项目、兰石化煤炭清洁利用、隆基光伏组件和远景风机制造等先后在高新区落地发展,引进陕氢公司,启动氢能重卡示范运营,规划以10年1万辆氢能重卡的市场规模,带动氢能全产业链发展。绿色产业的集聚进一步推动了我市金融产业创新发展。

一、金融集聚区初步形成

高新区金融中心已建成投入使用,吸引了银行、基金、证券、担保和融资租赁等各类金融业态。通过创新发展绿色、科技金融,不断深化产融对接效率,初步形成以要素市场为特色的资金融通高效区、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的多元化金融机构聚集区。

二、绿色融资规模稳步增长

一是绿色贷款平稳增长。截至2024年3月末,全市绿色贷款余额804.74亿元,同比增长46.26%其中,“碳中和”产业链企业贷款规模94.83亿元,同比增长100.85%,加权平均利率3.66%,绿色低碳企业融资成本进一步降低。二是碳减排工具和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规模不断扩大,全市发放碳减排支持工具86.87亿元、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102.26亿元。三是探索公开市场绿色融资近年来,市大力推动企业运用债务融资工具,出台债券融资奖励政策。先后发行两笔绿色债券,发行规模达18亿元。打通境外融资渠道的创新尝试,获得了众多国际投资者的关注。

三、率先开展林业碳汇试点

2022年起,我市开始启动林草资源本底调查和林业碳汇评估工作,在全市选择了91块森林样地展开调查,建立一套定量化的碳储量和碳汇本底空间数据,奠定了林业碳汇与金融深度融合的基础。成立榆林农商银行碳汇金融服务中心成功发放三单林业碳票启动“碳汇林建设工程计划”,完成华能碳汇林3万亩、“百万亩绿色碳库”试点示范项目1.9万亩。2023年,以建设林业碳汇示范区为目标,与中海油气电集团完成碳汇交易量20万吨,交易额达到1000万元。力争2024年实现林业碳汇CCER线上首单交易。

四、持续优化和改善营商环境

为加快推动全市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吸引金融机构和高层次金融人才聚集,完善金融生态圈,打造区域金融政策洼地,我市印发《榆林市促进金融业加快发展若干政策》,对金融机构在金融资源聚集、银行信贷投放、资本市场发展、金融服务创新和金融人才聚集等方面均出台激励政策。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锚定“双碳”目标,以创建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为引领,不断创新机制,加强金融、产业、财税政策协同配合,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投入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同时深化绿色金融改革,加快构建适合我市产业特点的绿色金融体系。吸引国内外碳金融企业落地榆林,更好满足能源企业低碳转型、绿色产业多元化融资需求,为我省碳金融产业的发展注入更大活力。

                   

      榆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4年7月29日    

(联系人:黄 婷,电话:15667760984)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