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61080001608208X7/2021-01072 [ 主题分类 ] 其他
[ 发布机构 ] 榆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发文日期 ] 2023-07-21
[ 效力状态 ] 有效 [ 文 号 ]
[ 名 称 ] 关于2021年度法治机关建设工作总结暨2022年工作计划的报告
关于2021年度法治机关建设工作总结暨2022年工作计划的报告
时间:2021-12-01
来源:榆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分享:

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

今年以来,我委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按照省市法治建设各项部署要求,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六大工程”,市场环境、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依法行政能力显著提升,法治机关建设开创了新局面、迈上了新台阶,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报告如下。

一、2021年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一)全力保障法治机关建设。一是组织领导坚强有力。党政主要负责人认真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对重大项目决策、工程项目招投标等制度建设、行业规范、违规违法问题查处等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任务亲自督办。二是能力提升坚持不懈。针对问题补短板、强弱项,把《宪法》等基本法、《招标投标法》等行业法律法规作为必学内容。坚持定期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全年开展法规专题培训2次,累计培训300余人次。干部职工法治意识、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明显提高。三是制度建设持续推进。行政执法公示制度、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榆林市发改系统行政处罚程序规定、榆林市发改系统行政处罚案卷评查办法、《榆林市》、等一大批制度建立完善。

(二)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一是全面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制度。在机关网站公布了我委《随机抽查事项清单》。联合市场监管局开展2021年度发改与市场监管联合抽查一次,和市住建局、市财政局、市审计局联合开展造价咨询和招标代理企业执业行为抽查一次。二是从严打击招投标违法违规行为。结合工程项目领域招投标专项治理工作,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市场环境。共调查招投标违法问题线索24起,立案查处9起,向有关部门移送案件线索6起。共查处串通投标、弄虚作假骗取中标企业11家,查处存在不按规定在发布媒介发布招标公告、以不合理的条件限制或者排斥潜在投标人或投标人等招标违法行为的招标人3家,累计罚款552.4万余元,取消了2家企业1年内参加依法必须招标项目的投标资格。约谈评标专家7人次,约谈招投标监管部门3次6家,对33家代理机构进行了谈话告诫,并依照《榆林市共资源交易中介服务负面清单》在市共资源交易平台进行扣分、公示。对所有处罚信息依法在“信用中国”等网站予以公告,同时报送省发改委、省住建厅和市级有关部门单位,强化协调配合,实施联合惩戒。三是全面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组织召开了营商环境政策及典型案例宣讲会,进一步畅通政企沟通渠道,提高广大企业对优化营商环境政策的认知度和参与度,不间断向企业送政策、解难题、抒民忧。做好我市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成效的宣传工作,及时跟进解读、发布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总结推广营商环境建设和涉企事项办理的典型案例。四是信用建设体系逐步完善。信用法制建设有序推进,编制完成《榆林市“十四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印发了《关于开展失信约束措施清理规范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榆林市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信息公示工作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做好公务员录用、调任和事业单位聘用人选以及其他公职人员社会信用记录查询工作的通知》等重要规范文件。信用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优化平台改版网站,强化信用信息归集。仓储物流、水、电、气等公共信用信息归集取得突破,归集总量达到2亿条。建成“双公示”和信用承诺管理系统,全市“双公示”综合合规率达到99.99%,迟报率降至21.50%。建立1000万元规模的市级中小微企业信用贷款补偿基金,“信易贷”平台企业注册数达14387家,线上信用贷款规模突破42.3亿元。开展“屡禁不止、屡罚不改”严重违法失信行为专项治理,并协同文明委在反电信诈骗等十大领域开展专项诚信缺失突出问题治理,在全市形成震慑,失信问题得到遏制。

(三)切实做好政务公开和投诉举报工作。严格执行“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要求,自觉接受各方监督,主动公开政务信息一万余条。完成了部门网站升级改造,对照我市政务公开工作绩效评估指标,增设板块?个,真正做到了应公开尽公开。主动回应社会关切,通过主任信箱、百姓问政等渠道回应网民160余次。认真办理举报投诉,全面履行对行政相对人不服行政行为的救济渠道和方式的告知义务,引导其依法解决争议诉求。全年无行政诉讼案件,受理行政复议案件1件,撤回1件。

(四)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制定印发了我委2021年普法宣传方案,明确各单位普法任务。全年共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日普法宣传、价格争议调解宣传活动各1次,节约能源执法宣传2次,开展营商环境、信用信息工作宣传培训10余次,开展招投标监管部门、招标代理机构工作(业务)培训2次,警示约谈工作宣传2次。各项普法宣传活动贴合我委工作实际,形式多样,取得了非常好的宣传效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招投标管理需持续强化。个别县区招标管理不严格、市场服务不规范现象比较突出;行政执法水平较低,部分县区没有招投标行政执法人员,无法及时打击招投标违法行为,维护招投标市场秩序;监管部门缺乏常态化培训机制,业务人员能力差、素质低现象依旧存在。

(二)信用信息数据质量有待加强。行政处罚信息迟报率居高不下,数据质量低,不合格率高问题仍然存在。

(三)执法队伍整体素质亟待提高。机关工作人员的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需全面提高,法治教育培训仍需进一步加强。

三、2021年工作计划

(一)继续做好全市以案促改工程项目领域专项治理工作,建立常态化推进机制。

(二)为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开展提供法治保障。狠抓信用信息数据质量。开展全市“双公示”数据标准化规范化治理工作,力争数据时效性和准确度达100%。

(三)加强县市区招投标管理、监管部门自身建设,以及招投标领域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强化责任追究。严肃查处招投标违法违纪违规行为,充分发挥案件查办的警示和震慑作用,进一步规范公共资源交易秩序。

(四)严格贯彻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对照我省全面推行“三项制度”工作指标体系,逐项规范我委相关工作。组建一支业务精、素质高、知法懂法的发改系统行政执法队伍,为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有力保障。

(五)做好“八五”普法规划制定和实施,全面推进法治机关建设,将我市发改系统法治机关建设水平提升到全省前列。

 

 

                          榆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1年121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