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榆林市今年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发布日期:2023-09-07 15:50:12 来源:榆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作者 :政秘科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市政府委托,现就我市今年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如下,请审议

一、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紧扣“勇挑大梁、勇开新局”新使命,扎实开展“三个年”活动,上半年GDP完成3058亿元、增长4.1%,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

(一)国民经济实现平稳增长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全力释放能源优质产能,1-7月,全市煤、油、气产量分别达到3.4亿吨、630.1万吨、128.8亿立方米,发电908.4亿度,圆满完成2023年电煤长协签订任务,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2%。完成粮播面积1185.6万亩,超出全年计划的8.6%,粮食增收在望。高水平举办“清爽榆林”等系列促消费活动,投放1亿元电子消费券,1-7月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3.1%。组团赴欧美等国家开展经贸洽谈,推动优质产品出口,1-7月进出口总额增长36.4%。召开全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打出降电价、降水价、降运价、降热价、降收费、降负担“组合拳”,兑付3.7亿元市级奖补资金,减税退税19.7亿元,1-7月市场主体总量增长7.7%。

(二)高质量项目建设全面加快压茬推进高质量项目推进年四方面22条重点任务,1-7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5%、增速全省第一。制定审批任务、项目责任、时间节点“三个台账”,提前下达3亿元市本级政府投资前期费,容缺受理、并联审批、压缩时限、承诺办理推进项目前期,237个市级重点项目4444项审批事项已取得批复3642项。优化建立“六个一批”项目推进工作机制,市级重点项目开复工率87.8%、同比提高近4个百分点,投资完成率61.9%、快于序时进度3.6个百分点。联审联批推进政府投资项目开复工,市本级政府投资项目完成投资42亿元,榆林国家粮食储备库等一批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开工建设。

(三)产业转型升级提速增效。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建设稳步推进,榆横综合中试及示范基地标准化厂房及公辅配套项目即将投用,面容量世界第一的锌溴液流电池系统并网运行,煤基专用燃料中试放大装置开车成功。秦创原榆林主中心正式投运,副中心在孵企业达到128家,253名科技特派员深入一线开展科技服务,新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629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0家。调整优化全市重点产业链,精准开展产业链条招商、产业生态招商,1-6月省内外项目到位资金分别增长20.2%、17.5%,陕煤年产50万吨碳酸二甲酯等一批煤化工延链补链项目开工建设,氢能产业发展公司实质性运营,中材风机叶片正式投产,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3.6%。

(四)优化营商环境取得突破。构建营商环境突破年“50+”政策体系,创新推行“红蓝章”“体验官”“最多查一次”等制度,常态化开展不见面开标和远程异地评标,信用承诺代替投标保证金制度释放社会流动资金61.6亿元,获评全国第四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榆阳区、府谷县获评全省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区,市场主体获得感大幅提升。持续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按“标准地”方式出让工业用地2050.4亩,出台全省首个亩均效益评价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政策,积极争取并成功保留输配电价独立价区优势,41户市属国企实现扭亏减亏,市县融资平台整合升级通过验收,陕能股份成功在主板上市。

(五)区域协调发展打开新局面。出台支持南部县产业振兴18条意见,安排总投资9.87亿元的6个项目,支持南部县农副产品、文旅等产业全链条提升。下达各级衔接资金23.68亿元推进乡村振兴,30个易地搬迁后续扶持项目、46个苏陕协作项目加快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脱贫群众人均收入增长22.3%。实施3大类33个项目推进城市更新,打通文化南路、富康路东延西段等瓶颈路段。“一县一策”储备首位产业项目114个、总投资1374亿元,实施171个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加快补齐县城建设短板。府谷机场全面开工,延榆鄂高铁进入全线开工倒计时,王圪堵水库至靖边引水等重大水利工程提速推进。

(六)生态环境质量稳定好转。中办督查、环保督察、黄河警示片反馈问题整改扎实推进,健全长效管控机制杜绝问题反弹。推进防止二次沙化及国土绿化五年行动,完成营造林及种草面积119万亩,启动沙区飞播乔木树种试验,成功举办第29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国家纪念活动。开展生态环境保护30项攻坚行动,1-7月全市优良天数159天,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全省第三,改善幅度全省第一,16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高于全国12.5个百分点。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112户存量“两高”企业完成整改103户、完成率92%,在线监测715户重点企业能耗情况。建成曹家滩煤矿等5个固废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42%。

(七)民生福祉持续增进。细化落实稳就业促增收各项政策,1-7月,全市新增就业完成年度目标的71.8%,公益性岗位、临聘人员每月薪酬提高210元,上半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6%和7.8%。深化教育和医疗五年行动,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到95.2%,西交大一附院榆林医院入选第五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成功举办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获批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新创建4A级旅游景区7个,统万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正式开园。民生十件实事进展顺利,9个老年食堂建成投用,老旧小区、棚户区改造加快推进,31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内部停车位对外错时开放,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显著提升。

(八)安全防线筑牢守实。落实我市安全生产“70条”,推进煤矿、道路交通等19项重点领域安全大排查和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年行动,1-7月全市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44.4%和27.7%。成立榆林市财政金融风险化解委员会,稳妥推进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各项工作,7月底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率下降至1.36%。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组织17.4万名党员干部担任“五级五长”深度参与基层“微治理”,街道社区基层治理水平显著提升。深入开展“八五”普法“六进”活动,平安榆林建设纵深推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总的看,上半年计划执行情况总体良好(详见附件1),固定资产投资、居民消费价格、就业、进出口等主要指标符合预期,消费、居民收入、环境质量等指标进展顺利,但受国内需求不足、我市新增工业产能较少等因素影响,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等4项指标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存在困难。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我市科技创新水平较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投资消费增长乏力等问题仍然突出。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加强研判,强化举措,奋力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

二、项目计划中期调整情况

按照市五届人大三次会议有关要求,为进一步提高项目计划实施质量,经与各有关单位充分衔接,我们提出以下调整建议:一是市级重点建设项目(详见附件2)。拟调入子项目43个、年度计划投资增加59亿元,调出子项目67个、年度计划投资131亿元,同时对靖边县天然气净化厂及集气站建设等16个子项目的建设内容、总投资、年度计划投资等进行调整,增加年度计划投资24亿元。调整后,总项目个数比原计划减少15个,年计划投资1302亿元,比原计划减少48亿元。二是市本级政府投资项目(详见附件3)。对年初预算不足的33个建设项目、调增资金安排37568万元;对推进缓慢的11个项目、调减资金安排32053万元;拟调入18个项目、新增预算需求101960万元,主体变更3个项目、腾退预算资金8000万元,退出建设计划27个、腾退预算资金58356万元。调整后,市本级政府投资项目160个、比原计划减少9个,年计划投资192.4亿元、比原计划减少16.8亿元,市本级财政预算安排94.6亿元,比原计划增加4.1亿元。

三、下一步重点工作举措

下一阶段,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市委五届五次全会精神,接续推动“三个年”活动走深走实,重点抓好七方面工作。

(一)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量。稳定工业生产。坚持稳煤、扩油、增气、强电协同发力,确保全年煤油气电产量分别达到6亿吨、1120万吨、240亿立方米、1600亿度以上,一企一策帮助非能企业复产达产、开拓市场,确保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保障粮食安全。推进25.7万亩高标准农田、60.4万亩旱作节水农业建设,做好田间管理,确保全年粮食产量达到250万吨以上。促进消费回补。出台激励餐饮业发展、加快电子商务发展措施,分批发放2.1亿元电子消费券,依托“清爽榆林”等系列活动,大力发展文旅经济、赛事经济、夜间经济,确保全年社零增长7%。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开展“政策上门”专项行动,上线运行政策兑现平台,按月调度各项政策落实情况,及时兑付奖补政策,研究制定我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具体措施,促进全年民间投资由负转正、市场主体总量增长10%。加强经济运行调度。对标全年目标任务,逐月细化分解,确保任务落实。建立“五上”企业培育库,完善部门协作联动机制,加强统计指导服务,确保应统尽统。

(二)加快高质量项目建设。狠抓项目前期。坚持并联办理、多评合一、“红蓝章”审批等机制,全面加快剩余802项审批事项办理,确保市级重点在建项目三季度全部开复工、全年完成投资1200亿元以上。推进重点领域项目建设。全力推动国能年产20万吨聚乙醇酸等33个重点项目开复工,全年工业投资完成1000亿元以上;用好1亿元工业技改专项资金,全年技改投资完成180亿元以上;推动延榆高铁等基础设施项目10月底前开工,全年基础设施投资完成160亿元以上;全力支持民企参与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补短板建设,确保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左右、民间投资占比达到35%以上。提前谋划储备。持续抓好争资争项工作,确保全年争资争项实际到位资金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8月启动2024年市级重点项目、市本级政府投资项目计划编制工作,同步启动项目冬季攻坚行动、下达前期费,落实建设条件,推进项目尽早开工。

(三)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全力争取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年内获批,出台榆横综合中试及示范基地支持政策,年内再新开工2-3个中试或示范项目。充分发挥秦创原榆林主中心作用,推动10项以上科技成果在榆转化落地。年内培育2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确保全年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1500家以上、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0家以上。实施精准招商。聚焦高端能化、装备制造、文化旅游、现代农业四大板块,围绕10条重点产业链,精心组织参加丝博会、长三角、陕粤港澳等重大投资促进活动,及时兑付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确保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到1300亿元以上。提升重点产业链发展质效。推进国能综合利用转化等高端能化项目前期工作,年内建成榆能年产40万吨乙二醇等高端能化项目;推动光伏、风电、能源化工、氢能等领域已露头装备制造项目应开尽开;发挥好2亿元羊绒毛产业扶持资金作用,推动轻纺产业全链条转型升级。完成我市首批“链主”企业认定,研究制定支持重点产业链发展一揽子政策举措,推动全市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四)深化改革开放。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年内完成增量配电改革试点区域存量资产处置,落实容量电费分摊机制,保障电改政策红利有效落实。推进“标准地+”集成改革和“亩均论英雄”综合评价改革,印发“拿地即开工”工作方案,全市新增工业用地坚持按“标准地”方式供应。启动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全面落实营商环境“50+”政策举措。出台营商环境突破年考评办法,坚持双周调度、月度通报、季度点评、年度考核,在线监测改革成效,确保各项政策举措落地落实。坚定曝光一批破坏营商环境的典型案例,打造榆林“营商环境110”。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确保城市信用排名保持在全国前50。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快榆林国际航空口岸开放申报进度,高水平建设榆林国际综合物流园,加密榆西欧班列开行频次,推动清洁能源、金属镁、特色农产品三大集团开拓海外市场,全年进出口总额增长7%,实际利用外资2.7亿美元以上。

(五)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市更新。全面完成市级国土空间规划、城市总体设计、八大片区控规的编制和审批工作,持续推进市区一体化改革,推进10个棚户区改造、120个城市更新以及70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做大做优县域经济。聚焦各县市区主导产业,再谋划储备一批具有关键性、引领性、支撑性的高质量产业项目,积极争取省级县域经济专项资金,8月底前全部下达南部县产业振兴、区域发展及县市区对口帮扶等资金,细化支持南部县产业振兴事项清单,推动县域经济稳中有进、质效提升。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抓好“两不愁三保障”、饮水安全和用电保障大核查剩余63条问题整改,深入推进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五年提升行动,高标准推进85个乡村振兴示范村、151个巩固提升示范村、6个楷模村建设,确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

(六)推进绿色发展。抓好生态领域问题整改。完成中央和省委生态环保督察及黄河警示片反馈问题年度整改任务。持续推进兰炭金属镁行业“一企一策”整改升级,年内实现“明盘”整治彻底清零。深入贯彻黄河国家战略。统筹实施国家“双重”工程、沿黄防护林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工程、中心城区绿环建设、水土流失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全年完成营造林及种草面积131.9万亩,水土流失治理面积930平方公里。全面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持续抓好定边、靖边地下水超采区治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开展铁腕治污攻坚行动,巩固好空气质量达标城市创建成果,确保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5%以上、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87.5%以上。推进低碳发展。积极开展全国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试点,健全用能管理体系,试点开展用能权交易,推进剩余存量“两高”企业问题整改,力争年内建成5个固废综合利用示范项目。

(七)加大民生保障力度。促进更高质量就业。认真贯彻落实新一轮的就业创业优惠政策,突出抓好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全年完成职业技能培训2.5万人、新增城镇就业3.3万人以上。深入推进教育和医疗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加快全市238个校建项目建设,力争中心城区释放学位1万个以上,推进榆林学院新校区和榆林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规划建设。启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市公共卫生服务中心等重点项目,接续开展过敏性鼻炎防治攻坚年行动。繁荣发展文体事业。推进市级“三馆”陈列布展,年内开放市图书馆。高标准组织“陕北榆林过大年”等活动,全年开展“送戏下乡”惠民演出1500场次以上。积极申办2026年陕西省首届冰雪运动会。做好“一老一小”服务。完成69个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80个农村互助幸福院、市军人光荣院以及社会福利院建设,推进57所社区儿童之家建设。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强化政府债务常态化监控,稳妥化解银行不良贷款和非法集资风险。全面推进“智慧安环”、应急指挥平台二期等项目建设,扎实开展19项重点领域安全大排查,确保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附件:榆林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执行情况

 


附件

榆林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执行情况

指标名称

计算单位

2023年计划

2022年1-7月份

2023年1-7月份

半年计划

执行情况

全年预计

完成情况

绝对值

增长(%)

绝对值

增长(%)

绝对值

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6.5左右

2969.84

7.2

3058.21

4.1

未达预期

完成困难

  其中:一产

亿元

4.0

49.81

4.5

52.91

3.2

达到预期

可以完成

  其中:二产

亿元

6.5

2252.26

7.6

2278.57

3.1

未达预期

完成困难

  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

亿元

8.0左右

9.7

2.9

未达预期

完成困难

  其中:三产

亿元

7.0

667.77

6.7

726.73

6.6

达到预期

可以完成

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8.0左右

769.0

15.9

818.7

6.5

达到预期

可以完成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788.2

7.0

350.2

6.0

367.5

5.0

达到预期

可以完成

货物进出口额

亿元

35.6

7.0

18.4

36.1

25.2

36.4

达到预期

可以完成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

103.0

101.9

100.2

达到预期

可以完成

指标名称

计算单位

2023年计划

2022年1-7月份

2023年1-7月份

半年计划

执行情况

全年预计

完成情况

绝对值

增长(%)

绝对值

增长(%)

绝对值

增长(%)

地方财政收入

亿元

同口径

正增长

595.4

86.2

503.6

同口径下降0.3

达到预期

可以完成

粮食播种面积

万亩

1092.0

持平

1129.6

1128

达到预期

超额完成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万人

3.3

持平

2.4

2.4

达到预期

可以完成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1852

7.0

13986

5.0

14927

6.7

达到预期

可以完成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42978

6.5

19018

4.1

20090

5.6

未达预期

完成困难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8228

7.5

7947

5.6

8570

7.8

达到预期

可以完成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

完成省

考任务

144

159

达到预期

可以完成

注: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粮食播种面积、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上半年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