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高新区、府谷县成功创建全省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区

发布日期:2025-09-05 10:48:38 来源:榆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作者 :

近日发改委公布陕西省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区名单,榆林高新区府谷县成功入选。两地以系统化改革、制度创新和数字化转型为核心,在政务服务、项目落地、法治保障、产业生态等多领域实现突破,形成了一批可在全省复制推广的典型经验,为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提供了重要实践支撑。

一、深化改革,服务效能大幅提升

两地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全面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数字化、便利化改革。榆林高新区在全省首家配备24小时政务服务智能存储柜,推出“全程网上办+智能存储柜”的创新审批模式,平均办事时间压缩80%以上,推动“不见面审批”“无感智办”成为现实。聚焦“一件事一次办”,推出“产业项目服务一本通”,对项目手续办理的要件、流程及各项指标“一次性告知”。府谷县政务服务中心获评全市五星级政务服务机构,“12345”市民热线被授予“全国热线攻坚克难典范”,群众满意度达95%。企业注销“一件事”等4项改革被认定为省级“小切口”改革创新事项,“验登合一”等5项举措全省推广,不动产登记实现“跨省通办”和节假日“不打烊”服务。

二、创新机制,项目落地全面提速

两地共同聚焦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系统优化项目审批与建设流程。榆林高新区深化“标准地+承诺制”改革,推行“红蓝章”审批和“五个一”包抓机制,项目落地周期缩短40%以上验收时间压缩50%,推动实现项目“选址即设计”“拿地即开工”。府谷县设立联审联批专班,建立项目压覆矿产协调机制,实施“交地即交证”,推动审批效率显著提升。两地还共同开展“竣工联合验收”,将规划、消防、节能等专项验收整合为“一件事”,“串联”办理改为“并联”推进,形成高效联合工作机制,显著加速项目投产达效

、要素优化,产业生态持续完善

两地均注重通过要素成本优化激发市场活力。榆林高新区通过国企民企协同机制,以优惠价格稳定供应乙烯、氢气等工业原料,蒸汽价格降至西北最低水平;建成公共管廊、专用管道和标准化厂房,实现原料“一站式输送”。府谷县推出工业用地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等弹性供应方式,推进铁路专用线、国道改造和航空物流布局,全面提升要素保障能力。

依托产业基础优势,两地打造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榆林高新区聚焦“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路径,布局百万吨级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万吨级绿氢制备项目,推动煤化工与绿氢绿电耦合发展。府谷县作为“中国镁都”,2024年金属镁产量占全国52%、全球47%,通过设立镁产品中转仓补贴、推动镁产业链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全面提升特色产业竞争力。

、法治护航,营商环境更加公开透明

两地法治环境建设成效显著。榆林高新区强调“科技型执法”和“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推动“互联网+监管”模式落地,依托大数据平台实现非现场、非接触式监管,既做到“无处不在”的全天候监测,又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经营的干扰。府谷县布设全省首台县级政务大厅征信自助查询机,开通11处“信易+”应用场景,通过“信易贷”发放信用贷款14.5亿元;创新“执前督促+和解”机制,实施以来受理案件1007件、达成执前和解328件、督促履行完毕643件,直接兑现金额2.28亿元。成立农民工工资争议速裁庭,组建省级金牌仲裁员团队,实现劳动报酬争议案件“快立、快审、快结”。

、政企协同,亲清政商关系加速形成

两地高度重视政企沟通机制建设。榆林高新区创新开展领导坐班解困,通过“领导坐窗口主题日”活动,管委会领导直面企业诉求。搭建企业家交流平台,在全市率先成立园区企业家交流服务中心,通过沙龙、座谈等形式,组织链主企业与民营企业开展交流活动,推动思维碰撞、资源共享和产业融合。府谷县设立60处“营商环境会客厅”,搭建广域“政企沟通连心桥”;开通“8812345”企业服务热线,实现诉求全流程闭环管理开展民营企业评价政府部门活动,结果纳入年度考核体系。

榆林高新区和府谷县的创新实践,体现了榆林市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系统思考和改革成效。两地形成的“标准地+承诺制”、“红蓝章”审批、“五个一”包抓机制、“不见面审批”等改革经验,具备较强的复制推广价值,为资源型地区转型升级和营商环境优化提供了“榆林方案”。下一步,两地将对标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继续推进系统集成改革,努力打造更具吸引力、竞争力和影响力的营商环境高地,为谱写榆林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注入新动能。